抑郁自评量表

情绪健康与调节

共20题 · 预计5分钟

量表介绍 开始测试
由 Gemini AI DeepResearch 生成研究报告为您提供了此量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包含了如何最大价值使用该量表的建议。报告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诊断或治疗的依据。

Zung 抑郁自评量表 (SDS) 综合评估报告

1. Zung 抑郁自评量表 (SDS) 简介

1.1. 起源、开发者与目的

Zung 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中文亦称“抑郁自评量表”,是由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 William W. K. Zung 博士于 1965 年编制完成并发表的一种心理测量工具 1。该量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量化评估个体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方法,并能够追踪这些症状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1。自问世以来,SDS 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抑郁自评量表之一 8。其开发的一个重要初衷是希望在评估抑郁症状时,能够减少或避免评估者(如医生或研究人员)的主观偏见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让评估更加客观 13。

1.2. 结构与预期用途概述

SDS 是一个简短的自评问卷,由 20 个陈述句(条目)组成,受测者根据自身感受自行完成 1。该量表设计简洁,易于操作,使其在多种人群和场景中得到应用,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精神科、药物试验以及相关的临床、机构和研究环境 3。量表条目旨在涵盖抑郁的情感、心理和躯体等多个方面的症状 3。

该量表诞生于 1965 年,这使其成为心理健康领域自评工具的先驱之一,当时临床医生的评估(如 HAM-D)仍是主流 1。SDS 的出现,特别是其强调避免评估者偏见的目标 13,反映了当时对更客观、标准化的心理评估方法的探索。其历久不衰的应用 8 可能归因于其简便性。然而,这也意味着该量表是在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如 DSM 系统)远未成熟的时代背景下开发的。自 1965 年以来,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和标准经历了重大演变(从 DSM-II 到 DSM-5),而 SDS 并未进行修订以适应这些变化 16。这自然引出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基于 1960 年代抑郁概念构建的工具,其内容效度在多大程度上能与现代诊断实践保持一致?这成为评估该量表时的一个关键考量点。

此外,SDS 的设计目标不仅在于评估抑郁的严重程度,还在于量化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1。这一定位表明,SDS 不仅可作为筛查工具 2,也被设计用于追踪治疗效果。然而,其作为结果测量工具的敏感性,特别是与其他更新或专门设计的量表(如 MADRS 7 或 BDI 24)相比,是否足够,需要进行严格的审视。一个有效的治疗监测工具需要能够捕捉到临床上重要的症状变化,而 SDS 在这方面的表现是其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量表管理与结构

2.1. 20 个条目与反应形式

SDS 包含 20 个陈述句形式的条目,每个条目描述一种可能的抑郁相关症状或感受 1。例如,“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条目 1),“我晚上睡眠不好”(条目 4),“我的头脑跟平常一样清楚”(条目 11),“我对将来抱有希望”(条目 14)等 1。

受测者需要根据自身在“过去几天”或“过去一周”内的实际感受,对每个条目进行频率评定 1。评定采用 4 点 Likert 式等级,选项通常描述为:“少部分时间”(或“没有或很少时间”)、“有时”、“相当多时间”(或“好一部分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或“大部分时间”) 1。不同来源的文献中,选项的具体措辞可能略有差异。

2.2. 正向与反向计分条目

SDS 的一个显著结构特点是其条目措辞方向的平衡设计:其中 10 个条目是“反向”或“负向”措辞的,描述抑郁症状的存在(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频繁或严重);另外 10 个条目是“正向”措辞的,描述健康或非抑郁的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状态越好,计分时需反转) 1。根据计分规则 25,反向计分(负向)条目通常是:1, 3, 4, 7, 8, 9, 10, 13, 15, 19;正向计分(需反转)条目通常是:2, 5, 6, 11, 12, 14, 16, 17, 18, 20。

这种正反向条目混合的设计,在心理测量学上通常是为了减少“默从反应偏向”(acquiescence bias),即受测者不顾内容倾向于同意或选择同一方向选项的趋势。通过迫使受测者在不同方向的条目间切换,可以鼓励更仔细的阅读和更真实的反应。然而,这种设计的代价是计分过程变得相对复杂,因为一半的条目需要进行反向计分 9。与所有条目都采用同一计分方向的量表相比,这无疑增加了手动计分时出错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繁忙的临床实践中,如果没有自动化计分系统的支持,计分错误可能会影响最终得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3. 症状群组

根据 Zung 本人的设计以及后续文献的描述,SDS 的 20 个条目旨在评估抑郁状态的四个核心特征或症状群组 1:

  1. 普遍性情感 (Pervasive affect) / 精神性-情感症状: 主要涉及情绪体验,如抑郁心境(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和哭泣 1。
  2. 生理等价物 (Physiological equivalents) / 躯体性障碍: 涵盖与身体功能相关的症状,如情绪的日间差异、睡眠障碍(失眠)、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心动过速和易疲劳 1。
  3. 精神运动性活动 (Psychomotor activities) / 精神运动性障碍: 涉及行为活动水平的变化,如精神运动性迟滞和激越(烦躁不安) 1。
  4. 心理障碍 (Psychological disturbances) / 抑郁的心理障碍: 关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问题,如思维混乱(头脑不清)、无望感、易激惹、犹豫不决、自我贬值、空虚感、反复思考自杀和不满足感 1。

Zung 提出的这四个症状群组反映了 1960 年代对抑郁症临床表现的理解 1。虽然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全面的概括,但随着精神病学的发展,特别是 DSM 诊断标准的演进,现代抑郁症的诊断更强调某些核心症状(如心境低落或兴趣/快感缺乏作为必要条件)以及特定的认知症状组合。SDS 条目在这四个群组中的分布、权重以及具体内容的措辞,可能并未完全精确地映射现代诊断框架。例如,DSM-5 对快感缺乏(anhedonia)的强调,在 SDS 中可能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突出。同时,SDS 包含较多躯体症状条目,这与同样诞生于那个年代的 HAM-D 类似 2,这些躯体症状有时可能与其他躯体疾病或药物副作用重叠,这可能影响其在特定人群中的特异性。因此,这个基于历史概念构建的结构,在与依据更新诊断标准(如 PHQ-9 2 或 BDI-II 31)设计的量表进行比较时,可能显现出其内容效度上的局限性。

2.4. 施测时间框架与方法

SDS 评估的时间范围通常是“过去几天”或“最近一周” 1。它是一个典型的自评量表,由受测者本人独立完成 1。完成整个量表通常需要 5 到 15 分钟 9。对于不识字的受测者,可以由他人朗读条目,但必须由受测者自己判断并选择答案,不能由他人代答 3。

3. 计分方法学

3.1. 条目计分与反向计分程序

SDS 的每个条目根据受测者的选择(“少部分时间”、“有时”、“相当多时间”、“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赋予 1 到 4 分 1。计分时必须区分正向和反向条目:

  • 对于 10 个 反向计分(负向) 的条目(通常是 1, 3, 4, 7, 8, 9, 10, 13, 15, 19),评分规则是:选项依次计为 1, 2, 3, 4 分 25。即症状越频繁,得分越高。
  • 对于 10 个 正向计分(需反转) 的条目(通常是 2, 5, 6, 11, 12, 14, 16, 17, 18, 20),评分规则是反向的:选项依次计为 4, 3, 2, 1 分 25。即健康状态越频繁,反转后的得分越低(对总分贡献小)。

3.2. 原始分计算

将所有 20 个条目经过正向或反向计分得到的单项分数相加,即可得到 SDS 的原始总分(Raw Score) 3。原始总分的可能范围是从 20 分(所有条目都选最低分选项)到 80 分(所有条目都选最高分选项) 3。

3.3. 转换为 SDS 指数分

为了便于解释和比较,Zung 推荐将原始分转换为 SDS 指数分(SDS Index Score)。标准的转换方法是将原始总分乘以 1.25 3。数学公式表示为:
IndexScore=RawScore×1.25
转换后的指数分范围是 25 分到 100 分 1。一些中文文献提到,在乘以 1.25 后取整数部分作为标准分 3,或者进行四舍五入取整 28。
除了标准的指数分转换,文献中也提到了另一种计算“抑郁严重度指数”的方法,即用原始总分除以可能得到的最高原始分(80),得到一个范围在 0.25 到 1.0 之间的指数 3。例如,文献 15 和 3 使用大于 0.5 作为抑郁的界值,这相当于标准指数分大于 50 (0.5 * 100) 或原始分大于 40 (0.5 * 80)。文献 27 提出的公式“指数 = 总分 / 总分满分 * 100%”实际上直接计算出了标准的指数分。这种将分数转换为 0 到 1 范围内的严重度指数的思路,可能在某些研究场景下有助于进行跨量表的标准化比较或进行特定类型的统计分析,尽管它不如 25-100 的指数分在临床解释中常用。

3.4. 原始分与指数分混淆问题

一个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关于 SDS 分数解释的界值(cutoffs)究竟是应用于原始分(20-80)还是指数分(25-100),存在混淆 9。文献明确指出,Zung 本人推荐的界值(例如,50 分作为区分抑郁与否的标准)是针对 指数分 的 9。然而,有研究者错误地将这些界值应用于原始分 9。这种混淆可能导致对结果的严重误判。例如,如果将指数分 50 的界值误用于原始分,那么一个原始分为 50(对应指数分为 62.5,属于中度抑郁)的个体可能会被错误地归类为临界或轻度抑郁,从而影响临床决策或研究数据的准确性。

这个从原始分到指数分的转换步骤(乘以 1.25),虽然可能是为了创建一个更直观的 100 分制量表,但它构成了 SDS 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显著弱点。这个额外的计算步骤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它已被证实是导致混淆和错误的一个来源 9。如果使用者未能正确区分或应用原始分与指数分,其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将受到损害。相比之下,许多较新的心理测量工具倾向于采用直接加总原始分进行解释的方式,避免了这类转换引入的特定风险。

3.5. Zung SDS 计分键

为了确保计分的准确性,特别是正确处理正向和反向条目,以下提供一个计分键示例(基于 25 的信息):

表 1:Zung SDS 计分键

条目号 措辞方向 计分方式 (选项 1-4)
1 负向 1, 2, 3, 4
2 正向 4, 3, 2, 1
3 负向 1, 2, 3, 4
4 负向 1, 2, 3, 4
5 正向 4, 3, 2, 1
6 正向 4, 3, 2, 1
7 负向 1, 2, 3, 4
8 负向 1, 2, 3, 4
9 负向 1, 2, 3, 4
10 负向 1, 2, 3, 4
11 正向 4, 3, 2, 1
12 正向 4, 3, 2, 1
13 负向 1, 2, 3, 4
14 正向 4, 3, 2, 1
15 负向 1, 2, 3, 4
16 正向 4, 3, 2, 1
17 正向 4, 3, 2, 1
18 正向 4, 3, 2, 1
19 负向 1, 2, 3, 4
20 正向 4, 3, 2, 1

注:选项 1 = 少部分时间/没有或很少时间;选项 2 = 有时;选项 3 = 相当多时间/好一部分时间;选项 4 = 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大部分时间。

4. Zung SDS 分数解释

4.1. 标准指数分阈值与严重程度分级

对 SDS 分数的解释通常基于转换后的指数分(范围 25-100)。文献中最常引用的分级标准如下 1:

  • 25-49 分: 正常范围 / 无抑郁
  • 50-59 分: 轻微至轻度抑郁 (Mild Depression)
  • 60-69 分: 中度至显著抑郁 (Moderate to Marked Depression)
  • ≥70 分: 重度抑郁 (Severe Depression)

Zung 本人最初推荐将指数分 50 分 作为识别具有临床意义抑郁障碍的界值点 9。指数分越高,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 8。

4.2. 界值点的变异性

需要强调的是,SDS 的解释阈值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研究和人群中可能采用不同的界值点。以下是一些文献中报告的变异情况:

  • 基于原始分的阈值: 文献 25 提供了与标准指数分范围对应的原始分范围:原始分 20-39 为正常,40-47 为轻度,48-55 为中度,56-80 为重度。
  • 希腊验证研究: 在一项针对希腊人群的验证研究中,发现最佳界值点位于原始分 44/45(约等于指数分 55/56),此时敏感性(Sn)和特异性(Sp)均超过 90% 13。
  • 芬兰老年人群研究: 一项针对芬兰老年人群的研究确定,最佳界值点为原始分 39(约等于指数分 49),此时敏感性为 79.2%,特异性为 72.2% 22。
  • 以指数分 50 为主要界值: 许多研究直接使用指数分 ≥50 9 或严重度指数 >0.5 3 作为判断存在抑郁的主要标准。

4.3. 中国常模的特殊考量

在中国人群中的应用研究显示,常采用不同于国际通用标准的界值点:

  • 以指数分 50 为界: 一些研究仍以标准分(即指数分)≥50 作为存在抑郁症状的提示 3。
  • 以指数分 53 为界: 另一些在中国建立的常模则推荐使用 标准分 ≥53 作为分界值 11。在此标准下,严重程度分级通常为: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分为中度抑郁,≥73 分为重度抑郁 11。值得注意的是,文献 27 提到“标准总分为 53 分”时对应的“总粗分(原始分)的正常上限为 41 分”,但 41 乘以 1.25 等于 51.25,并非恰好 53,这可能提示不同研究使用的常模样本或计算方法存在细微差异,或者 53 是基于大规模常模统计后确定的临床界值。

这种在中国常模中普遍采用 ≥53 而非 ≥50 作为界值的现象 11,可能反映了中国人群在基线症状报告水平上的差异,或者是在本地化验证研究中,基于临床判断或统计优化确定的更适合中国人群的临床阈值。这突显了在跨文化应用心理量表时,使用与目标人群相关的、经过本地验证的常模数据至关重要。

4.4. Zung SDS 解释阈值汇总

为了清晰展示不同的解释标准,下表汇总了文献中常见的阈值:

表 2:Zung SDS 解释阈值

严重程度 标准指数分 (25-100) 对应原始分 (20-80) (基于 ) 注释与变异
正常范围/无抑郁 25-49 20-39 Zung 推荐界值为 ≥50 (指数分) 9;芬兰老年人群最佳界值 Raw 39 (指数分 ≈49) 22
轻微至轻度抑郁 50-59 40-47 中国常模有时使用 ≥53 (指数分) 为界值, 53-62 为轻度 11
中度至显著抑郁 60-69 48-55 中国常模有时使用 63-72 为中度 11;希腊验证最佳界值 Raw 44/45 (指数分 ≈55/56) 13;阿塞拜疆验证最佳界值 Raw 45 (指数分 ≈56) 34
重度抑郁 ≥70 56-80 中国常模有时使用 ≥73 为重度 11
主要筛查界值 ≥50 (指数分) ≥40 (原始分) 这是 Zung 的原始推荐,广泛使用 9。但需注意特定人群研究可能提出不同优化界值 (如希腊 Raw 44/45, 芬兰 Raw 39)。中国常模常用 ≥53 (指数分) 11。

注:原始分与指数分的对应关系是基于 指数分=原始分×1.25 计算得出,实际应用中可能因取整方式略有差异。

不同研究中出现的多个、基于经验数据推导出的最佳界值点(如标准界值 50,希腊研究的 44/45,芬兰研究的 39,中国常模的 53),强烈暗示 SDS 的诊断准确性(即敏感性和特异性)是高度依赖于应用背景的。这意味着不存在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群和场景的“通用”最佳界值。对于使用者而言,这意味着不能僵化地套用 1965 年提出的原始标准,而应优先考虑采用针对其特定人群(如年龄、文化背景、临床环境)进行本地化验证研究得到的、或公认适用于该人群的常模和界值点。这样做才能最大化量表在该特定情境下的评估效能。

5. 心理测量学评估

对任何心理测量工具的评价,都离不开对其信度和效度的考察。关于 Zung SDS 的心理测量学特性,现有研究提供了丰富但有时并不完全一致的数据。

5.1. 信度 (Reliability)

信度反映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内部一致性信度 (Internal Consistency): 内部一致性衡量量表内部所有条目测量同一构念(在这里是抑郁)的程度,常用 Cronbach's alpha (α) 系数表示。关于 SDS 的 Cronbach's alpha 系数,文献报告存在显著差异:
    • 一些研究报告了可接受到良好的 alpha 系数,例如 0.73 17、0.79 17、0.81 17、0.85 33、0.87 17。这些值通常被认为表明量表具有尚可或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 然而,也有研究报告了较低的 alpha 系数,如 0.68 17,在智力障碍成人中为 0.58 6。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项希腊文翻译版的验证研究报告了极低的 alpha 系数,仅为 0.09 13。研究者将此异常低的数值解释为量表覆盖了广泛的症状谱,代表了对抑郁的整体评估,而非内部一致性差。但从传统心理测量角度看,如此低的 alpha 值通常提示条目间相关性很低或量表测量了多个异质性较高的维度。
    • 此外,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也有报告为 0.73 17。
  • 重测信度 (Test-Retest Reliability): 重测信度评估量表在不同时间点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现有研究普遍表明 SDS 在短期内具有令人满意的重测信度:
    • 一项希腊研究中,间隔 1-2 天重测,Pearson 相关系数 R 达到 0.92 13。
    •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中,重测(间隔时间未明确说明)的 Spearman 等级相关系数 ρ 为 0.87 19。但该研究同时指出,虽然总量表的重测信度高,但单个条目的重测信度存在较大变异性 19。

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在不同研究和人群中呈现出的显著不一致性(从 0.09 到 0.87),是 SDS 的一个主要心理测量学隐忧。一个理想的测量工具应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内部结构。如此大的 alpha 值波动范围提示,SDS 可能缺乏结构不变性(structural invariance)—— 即量表在不同人群中可能测量着略微不同的东西,或者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例如,希腊研究中极低的 alpha 值(0.09)及其伴随的五因素结构发现 13,与阿塞拜疆研究中较高的 alpha 值(0.87)34 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结构上的不稳定性削弱了跨人群比较分数的信心,也使得对分数意义的一致性解释变得困难。

5.2. 效度 (Validity)

效度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量其意图测量构念的程度。

  • 诊断准确性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敏感性(Sn)指正确识别出患有抑郁个体的比例,特异性(Sp)指正确识别出未患抑郁个体的比例。这两项指标高度依赖于所选的界值点和研究人群:
    • 希腊研究:在原始分 44/45 (指数分 ≈55/56) 界值下,Sn 和 Sp 均超过 90% 13。
    • 美国一项研究:在指数分 50 界值下,Sn 为 93%,Sp 为 69% 9。
    • 芬兰老年人群研究:在原始分 39 (指数分 ≈49) 界值下,Sn 为 79.2%,Sp 为 72.2% 22。该研究中 SDS 的 ROC 曲线下面积 (AUC) 为 0.85,与 BDI-21 (AUC=0.89) 表现相当 22。
    • 阿塞拜疆适应性研究:最佳界值为原始分 45 (指数分 ≈56),Sn 为 90.9%,Sp 为 80.8% 34。
  • 因素结构 (Factor Structure): 因素分析旨在探索量表条目背后潜在的维度结构。结果同样存在不一致:
    • Zung 最初的概念是围绕 4 个症状群组构建的 1。
    • 希腊研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 5 个因子:焦虑-抑郁、思维内容、胃肠道症状、易激惹、社交-人际功能 13。该研究中极低的 alpha 值(0.09)被认为与这种广泛的因子结构有关 13。
  • 聚合效度 (Convergent Validity): 聚合效度通过考察 SDS 与其他测量同一或相似构念(如其他抑郁量表)的工具之间的相关性来评估。研究普遍显示 SDS 与其他抑郁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与医生总体评定(physician's global rating)的相关性良好(0.69)41。
    • 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存在高相关 41。文献 7 引用 BDI 与 HAM-D 的相关性为 0.73,推测 SDS 与 HAM-D 的相关性可能处于相似范围。
    • 与贝克抑郁问卷(BDI/BDI-II)的相关性强:报告值包括 r=0.68 17、r=0.67 33,以及引用的相关范围 0.57–0.83 7。
    • 在一些验证研究中,也显示出与自身或其他版本的 SDS/SAS(焦虑自评量表)的相关性 30。
  • 区分效度 (Discriminant Validity): 区分效度指量表区分不同群体(如抑郁与非抑郁,不同严重程度)的能力。研究表明 SDS 能够区分不同严重程度的组别 41,以及抑郁与非抑郁个体 13。一项阿拉伯语版本的验证研究发现,在双语者中,英语版和阿拉伯语版 SDS 得分具有实质性的一致性(kappa=0.652),这为量表的跨语言效度提供了支持 12。

尽管 SDS 与其他公认的抑郁量表(如 BDI, HAM-D)之间显示出令人满意的聚合效度 7,表明它确实在测量与抑郁相关的构念,但其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证据却是混杂的,并且高度依赖于所选的界值点和目标人群 9。这种不稳定性限制了 SDS 作为独立诊断工具的效用。高敏感性可能使其适用于筛查(减少漏诊),但相对较低或不稳定的特异性则可能导致较多的假阳性。总体而言,这些证据支持将 SDS 主要视为一种筛查工具或抑郁严重程度的评定工具,其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访谈和其他信息进行确认,而非直接用于确立诊断。

5.3. 在特定人群中的表现

SDS 在不同特殊人群中的适用性和表现也受到关注:

  • 老年人: 在芬兰老年人群中,SDS 被认为能有效识别重度抑郁 22。但考虑到老年人常伴有躯体不适,而 SDS 包含较多躯体症状条目,有观点认为老年抑郁筛查量表(GDS)可能更优,因为 GDS 特意排除了在正常老化中也常见的躯体症状 38。
  • 精神分裂症患者: 研究显示 SDS 在该人群中可用,内部一致性(alpha=0.81)和重测信度(rho=0.87)均较高,但单个条目的重测信度变异较大,提示使用时需谨慎 19。
  • 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者: SDS 曾被用于该人群,但有研究者认为 BDI 可能更合适 6。语言和言语能力是自评量表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一项研究报告在该人群中 SDS 的 alpha 系数较低(0.58)6。
  •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 一项研究提示,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在该人群中评估抑郁可能比 SDS 更有效 16。
  • 巴巴多斯大学生: 与 BDI-II 的直接比较显示,BDI-II 在该样本中表现出更优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更高的完成率、更好的条目统计指标、略高的 alpha 系数)33。

这些在特定人群中的研究结果表明,SDS 的适用性可能比最初设想的更为有限。在涉及认知功能受损、复杂共病(如精神分裂症中的阴性症状与抑郁症状的区分)或需要更细致症状评估的临床情境中,SDS 的表现可能不够理想。例如,在智力障碍人群中遇到的语言障碍 6,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观察到的条目信度不稳 19,都提示该量表可能不是这些群体的最佳选择。与 BDI-II 的直接比较 33 也暗示,更新的、经过修订的工具可能在整体心理测量学质量上更胜一筹。这表明 SDS 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工具,其在某些特定临床背景下的效用有限。

6. 在临床实践与研究中的应用

6.1. 作为筛查工具的应用

凭借其简便、快捷的自评形式,SDS 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进行抑郁症状的初步筛查 1。尤其是在工作繁忙、资源有限的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疗环境中,SDS 提供了一种快速识别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抑郁风险个体的方法 2。

6.2. 在监测治疗进展中的作用

SDS 的设计初衷之一便是用于衡量抑郁严重程度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1。理论上,可以通过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重复施测 SDS,比较总分的变化来评估疗效 32。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关于 SDS 对治疗变化敏感性的证据并不一致。一些比较研究或评论提示,专门为监测变化而设计的量表(如 MADRS 7)或某些版本的 BDI 24 可能在这方面表现更佳。

尽管 SDS 被设计用于监测变化,但对其变化敏感性的质疑提示,它可能更适合捕捉抑郁严重程度的较大波动,而非细微的、逐周的变化。这可能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用于精细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剂量调整或心理治疗策略优化)的效用。相比之下,那些被认为对变化更敏感的工具可能提供更及时的反馈。

6.3. 在研究环境中的应用

SDS 在临床研究领域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用于各种研究设计中,包括药物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对特定人群抑郁状况的研究 2。研究者利用 SDS 来量化不同研究对象群体(如学生 15、特定疾病患者 6)的抑郁水平,或作为研究中的一个结果测量指标。

SDS 在研究中的长期和广泛使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历史数据库,这为进行文献回顾、荟萃分析或与既往研究进行比较提供了便利。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挑战:如果更新的工具(如 PHQ-9, BDI-II)在心理测量学上更优越 31 或与当前诊断标准更契合 2,那么在新研究中继续使用 SDS(可能仅仅为了与历史文献保持一致性)或许会牺牲研究结果的精确性和与现代精神病学实践的相关性。研究者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需要在保持历史可比性与采用可能更优的现代工具之间做出权衡。

7. 局限性与批判性考量

尽管 Zung SDS 应用广泛,但对其局限性进行批判性审视至关重要。

7.1. 工具的年代与缺乏修订

SDS 开发于 1965 年,并且自那时起其核心内容未进行过更新或修订 16。这与精神病学诊断标准(如 DSM 从 II 到 5 的演变)和心理测量理论的发展形成了对比。许多其他常用的抑郁量表,如贝克抑郁问卷(已修订至 BDI-II 31),或更新开发的量表,如患者健康问卷(PHQ-9 2),都更紧密地与较新的诊断标准(如 DSM-IV 或 DSM-5)相联系。

SDS 自 1965 年以来保持不变的特性,是其最根本的局限之一。在一个诊断理解不断深化的领域,一个基于半个多世纪前概念框架构建的工具,其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即量表内容是否充分、恰当地代表了所要测量的构念(现代意义上的抑郁症)——必然受到质疑。它可能测量的是一个与当前精神疾病分类学所定义的抑郁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的构念。

7.2. 抑郁症状学的覆盖范围

由于其开发年代较早,SDS 的条目内容可能未能完全覆盖当前 DSM-5 诊断标准所强调的所有核心症状或特征。一些文献指出了具体的遗漏或不足:

  • 自杀意念: SDS 包含一个相关条目(条目 19:“我认为如果我死了别人会生活得好些”),但缺乏像 BDI 或 PHQ-9 那样直接、明确评估自杀意念严重程度的专门条目 2。
  • 非典型特征: SDS 可能未能充分涵盖抑郁的非典型特征,如食欲增加、体重增加或睡眠过多(嗜睡)9。
  • 精神运动性迟滞: 尽管精神运动障碍是其宣称覆盖的领域之一,但有评论认为其对精神运动性迟滞的覆盖可能不足 9。相比之下,BDI-II 在修订时增删了条目以更好地匹配 DSM-IV 标准 7。

7.3. 潜在的条目特定问题

除了整体覆盖范围,个别条目也存在潜在问题:

  • 对特定人群的敏感性: 有研究提示,某些 SDS 条目(特别是躯体症状条目)可能对患有特定躯体疾病(如脊髓损伤 SCI)的个体过于敏感,即这些症状可能由躯体疾病本身引起,而非抑郁 20。
  • 文化适应性问题: 如前所述,条目 5(“我吃得跟平常一样多”)和条目 6(“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在阿塞拜疆文化背景下存在理解困难或文化不容许的问题,需要重新措辞才能被接受 34。条目 6 在阿拉伯文化背景下也引发了担忧 12。
  • 条目信度变异: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样本中观察到单个条目的重测信度存在较大差异 19。
  • 条目完成率: 一项研究发现 SDS 的条目完成率低于 BDI-II,提示其结构或措辞可能对某些受测者存在问题 33。

这些关于特定条目的问题(如饮食、性、脊髓损伤敏感性、完成率)不仅影响量表的整体性能,也对其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和跨群体适用性提出了挑战。特别是条目 6(关于性享受)似乎尤其容易受到文化规范的影响,如果在某些文化背景下未经仔细调整而直接使用,可能会因为受测者回避回答或提供不实信息而严重损害量表的有效性。

7.4. 心理测量学变异性与与新工具的比较

如第 5 节所述,SDS 在不同研究中报告的信度(特别是内部一致性 alpha 系数)和因素结构存在显著的不一致性。这种心理测量学上的不稳定性是其主要弱点之一。此外,一些直接比较研究表明,在特定人群或特定评估目标下,SDS 的表现可能不如其他替代工具,如 HADS 16 或 BDI-II 33。再加上前面讨论过的原始分与指数分计分混淆的实际问题 9,这些都限制了 SDS 的应用价值。

7.5. 自评量表的一般局限性

最后,SDS 作为一种自评量表,也具有这类工具普遍存在的局限性。其结果依赖于受测者的自我洞察力、理解能力和报告意愿。结果可能受到阅读水平、语言理解能力、社会期许效应(social desirability bias)或故意隐瞒/夸大症状等因素的影响 7。与临床医生评定量表相比,自评量表可能无法捕捉到一些需要通过观察才能评估的体征(如精神运动性迟滞)。

8. 与其他抑郁量表的比较分析

选择合适的抑郁评估工具需要了解不同量表的特点、优势和局限。以下将 Zung SDS 与几种常用的抑郁量表进行比较。

8.1. 与贝克抑郁问卷 (BDI/BDI-II) 的比较

  • 管理方式: 两者均为自评量表 7。
  • 症状焦点: BDI 通常被认为更侧重于抑郁的认知症状(如负性思维、无望感)7,而 Zung SDS 则旨在覆盖更广泛的症状群组(情感、躯体、心理、精神运动)1。
  • 与 DSM 的关联: BDI-II 经过修订以更好地反映 DSM-IV 的诊断标准 7,而 Zung SDS 未经修订,与当前 DSM 标准的契合度较低。
  • 心理测量学特性: 两者间的聚合效度通常较强(相关系数约 0.6-0.7)7。但在一些直接比较中,BDI-II 在某些人群中可能表现出更优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如内部一致性、条目完成率)33。

8.2. 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的比较

  • 管理方式: HAM-D 是 临床医生评定 量表,而 Zung SDS 是 自评 量表 7。
  • 症状焦点与应用: HAM-D(特别是 17 项版本)是临床试验中的金标准之一 7,常被认为更侧重于抑郁的可观察症状、躯体症状和行为表现 2。Zung SDS 直接反映患者的主观体验,而 HAM-D 依赖于临床医生的访谈和判断,提供了客观性但也需要训练有素的评估者 7。
  • 效度与局限: 两者聚合效度良好 41。HAM-D 的实施需要经过培训的评估者,耗时相对较长(约 15-30 分钟 2)。HAM-D 也存在局限性,如对躯体症状的侧重可能受共病或药物副作用影响,对非典型症状覆盖不足等 2。

8.3. 与 PHQ-9 和 MADRS 的简要比较

  • 患者健康问卷-9 (PHQ-9): 是一种简短(9 项)的自评量表,条目直接对应 DSM-IV/5 的诊断标准,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疗环境,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2。与 Zung SDS(20 项,与 DSM 关联较弱)相比,PHQ-9 更简洁且与现代诊断标准直接挂钩。PHQ-9 包含一个专门评估自杀意念的条目 2。
  • 蒙哥马利-艾森伯格抑郁评定量表 (MADRS): 是一种临床医生评定量表(10 项),其设计特别强调对治疗引起的变化敏感 16。如果评估的主要目的是精确监测治疗反应,MADRS 可能比 Zung SDS 更具优势,后者对变化的敏感性可能相对较弱 7。

8.4. 主要差异总结

不同抑郁量表在多个维度上存在差异,选择时需根据具体需求权衡:

  • 评估者: Zung SDS, BDI, PHQ-9 为自评;HAM-D, MADRS 为他评(临床医生)。
  • 长度: PHQ-9 (9项), MADRS (10项), HAM-D (常用17项), Zung SDS (20项), BDI (21项)。
  • 时间框架: Zung SDS 通常为过去一周;BDI-II, PHQ-9 为过去两周。
  • 主要侧重点: BDI 偏认知;HAM-D 偏躯体/行为;PHQ-9 紧密对应 DSM 核心症状;MADRS 强调变化敏感性;Zung SDS 覆盖较广但可能不够深入或与现代标准契合度低。
  • 心理测量学地位: HAM-D 是历史悠久的金标准(尤其在试验中);BDI-II 和 PHQ-9 是现代常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较好的工具;MADRS 在变化敏感性方面有优势;Zung SDS 心理测量学证据不一致,地位相对较老。

表 3:抑郁量表比较概览

量表名称 评估方式 条目数 时间框架 主要焦点/特点 优点 缺点
Zung SDS 自评 20 过去一周 广泛症状覆盖 (情感, 躯体, 心理, 精神运动); 历史悠久 简便快捷, 无需培训, 历史文献多 年代久远无修订, 与 DSM 契合度低, 心理测量特性不稳, 计分易混淆, 对变化敏感性可能不足, 文化适应性问题
BDI/BDI-II 自评 21 过去两周 侧重认知症状; BDI-II 对应 DSM-IV 简便, 广泛使用, BDI-II 与 DSM 关联 可能受阅读能力影响, 对急性药物治疗改善程度可能低估 (认知相对稳定), 聚合效度变异大 7
HAM-D 他评 常用 17 访谈评估 侧重可观察/躯体/行为症状; 临床试验金标准 客观性强 (他评), 历史悠久, 熟悉度高 需培训评估者, 耗时, 对躯体症状/药物副作用敏感, 对非典型/认知症状覆盖不足
PHQ-9 自评 9 过去两周 简洁, 直接对应 DSM-IV/5 核心症状; 含自杀意念条目 非常简便, 基层医疗常用, 与 DSM 紧密关联, 心理测量特性好 仅 9 项, 可能不够全面
MADRS 他评 10 访谈评估 对治疗变化高度敏感 监测疗效的敏感性高 需培训评估者, 可能低估某些亚型抑郁严重度 (如焦虑性抑郁) 23

Zung SDS 在众多抑郁量表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它比侧重认知的 BDI 覆盖更广,但不如临床医生评定的 HAM-D/MADRS 客观;它比 PHQ-9 更长,但与当前 DSM 标准的联系远不如后者紧密。其主要优势似乎在于其历史地位、广泛的认知度和自评的简便性,而非与其他现代或专业化工具相比在心理测量性能或特定症状覆盖上的优越性。

选择使用哪种抑郁量表会对研究结果或临床印象产生实质性影响。因为不同量表以不同的权重抽样不同的症状领域(例如,BDI 的认知焦点 vs. HAM-D 的躯体/行为焦点 23),仅依赖 Zung SDS 提供的抑郁画像可能与使用 BDI 或 HAM-D 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这对诊断评估、治疗选择(例如,针对认知症状还是躯体症状)以及跨研究结果的比较都具有重要意义。

9. 跨文化适应与验证

9.1. 全球应用与翻译工作

Zung SDS 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显示出其跨文化的吸引力 8。文献中提到的语言版本包括希腊语 13、中文 21、阿拉伯语 12、阿塞拜疆语 34、西班牙语 37、印度尼西亚语 36,以及早期研究中提及的日语、德语、瑞典语、捷克语等 12。

9.2. 适应性挑战(语言与文化)

然而,将心理量表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并非简单的语言翻译问题,必须进行文化适应(cultural adaptation)12。SDS 的跨文化应用实践揭示了一些挑战:

  • 条目理解困难: 在阿塞拜疆语的适应过程中,发现受测者对条目 5(关于饮食)的理解存在问题 34。
  • 文化禁忌或不适宜: 条目 6(关于性享受)在阿塞拜疆 34 和阿拉伯 12 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措辞不当或可能冒犯文化/宗教敏感性,需要修改。
  • 语言准确性: 需要语言学专家参与,并通过试点研究来确保翻译不仅字面准确,而且符合当地日常口语习惯和文化语境 12。
  • 接受度问题: 在阿塞拜疆的初步试点研究中,由于问题条目(特别是第 5 和第 6 条)的存在,导致了高达 83.3% 的受测者退出率,经过修改后退出率才降至 20% 34。

这些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围绕条目 6(性享受)反复出现的问题 12,强烈表明 Zung SDS 的原始条目中可能蕴含着一些源于特定文化(可能是 1960 年代的美国文化)的假设或表达方式,这些内容并非普适。例如,直接询问性生活的愉悦度在某些文化中可能是禁忌或非常隐私的话题。这要求跨文化应用必须进行严格的适应过程,可能需要修改甚至删除某些条目,并随后在目标文化中进行实证检验。若未能进行充分的文化适应和验证,直接套用原始量表或简单翻译的版本,将极有可能导致测量不等值(measurement non-equivalence),使得跨文化群体的分数比较失去意义。

9.3. 人群特异性验证的重要性

鉴于上述挑战以及不同人群可能存在的差异,对 SDS 在每一个新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进行重新验证至关重要 34。这种本地化验证旨在确定量表在该特定人群中的心理测量学特性(信度、效度)并建立合适的解释标准(如界值点)。文献中包含了多个此类验证研究的实例:

  • 希腊: 建立了希腊语版本的信效度,并提出了优化的界值点 13。
  • 阿拉伯: 通过双语者测试验证了阿拉伯语翻译版的有效性(使用 kappa 系数评估一致性)12。
  • 阿塞拜疆: 进行了文化适应和验证,报告了 alpha 系数、敏感性/特异性及最佳界值 34。
  • 芬兰: 在老年人群中进行了验证,评估了诊断准确性指标和 AUC 22。
  • 中国: 存在多项关于中文版 SDS 的应用和研究,建立了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常模和界值点,并有信效度研究报告 4。
  • 拉丁美洲: 在哥伦比亚、秘鲁、墨西哥、波多黎各等地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心理测量特性存在变异 37。
  • 印度尼西亚: 验证了其与 SAS/SDS 的聚合效度 36。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经过翻译和本地化验证之后,SDS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报告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如 alpha 系数、因素结构、最佳界值点)仍然存在差异(例如,希腊研究的 alpha 0.09 vs. 阿塞拜疆研究的 0.87;希腊研究的最佳界值约 55 vs. 芬兰老年人的约 49)。这进一步印证了 SDS 在不同人群中可能运作方式不同的观点。这种差异可能源于抑郁构念本身的文化表现差异,或者量表条目与该构念的关系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异。这也提醒使用者,不能假定测量不变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成立,对分数的解释需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并且跨文化直接比较分数可能存在误导性。

10. 结论与当前视角

Zung 抑郁自评量表 (SDS)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广泛使用的工具,在抑郁评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后,需要对其优势、劣势以及在当前实践中的地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0.1. 优势与劣势总结

  • 优势:
    • 历史意义与认知度: 作为早期自评工具的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广泛的认知度。
    • 简便性: 20 个条目,自评形式,施测快速,无需专业培训即可管理。
    • 广泛的文献基础: 大量的历史研究使用了 SDS,为比较提供了基础。
    • 初步筛查价值: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可作为快速识别潜在抑郁风险的工具。
    • 覆盖面(相对当时而言): 试图涵盖抑郁的多个症状维度。
  • 劣势:
    • 年代久远且未修订: 1965 年开发后未更新,可能与现代抑郁概念和 DSM 标准脱节。
    • 心理测量学特性不稳: 不同研究报告的信度(尤其是内部一致性)和因素结构差异显著,影响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 内容覆盖局限: 可能未能充分涵盖 DSM-5 的所有核心症状,特别是缺乏明确的自杀意念评估和对非典型症状的关注。
    • 条目问题: 个别条目存在文化敏感性、适用性(如特定躯体疾病人群)和理解困难的问题。
    • 计分复杂性与混淆风险: 原始分到指数分的转换步骤增加了出错和混淆的可能性。
    • 对变化敏感性存疑: 可能不如 MADRS 等专门设计的量表能灵敏地捕捉治疗效果。
    • 可能被更优工具超越: 与 BDI-II、PHQ-9 等更新、心理测量学特性可能更优或与 DSM 更契合的工具相比,优势不明显。

10.2. 知情使用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对 Zung SDS 的使用提出以下建议:

  1. 明确应用场景: 可考虑将其作为一种简便的 初步筛查 工具,尤其是在需要快速评估或需要与历史数据比较的研究中。
  2. 优先使用本地化版本与常模: 在任何非英语原始文化背景下使用时,强烈建议 采用经过严格文化适应和本地验证的版本,并参照适用于该特定人群的常模和界值点进行解释。直接套用原始版本或国际标准可能导致结果偏差。
  3. 谨慎解释结果: SDS 评分 不应 作为确诊抑郁症的唯一依据。其结果应被视为指示性的,需要结合全面的临床访谈、病史采集和其他评估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4. 确保计分准确: 必须严格区分原始分和指数分,并使用正确的界值进行解释,以避免因计分或转换错误导致的误判。
  5. 考虑替代工具: 在需要进行精确诊断、细致追踪症状变化、或研究对心理测量学特性要求较高时,应认真考虑使用更新的、心理测量学特性更稳定、或与当前诊断标准更一致的工具(如 PHQ-9, BDI-II, MADRS 等),具体选择取决于评估目标和人群。
  6. 关注文化适应: 若计划在新的文化群体中使用,必须投入资源进行翻译、文化适应(可能涉及条目修改)和全面的本地化验证。

10.3. Zung SDS 在现代评估实践中的定位

Zung SDS 体现了精神科心理测量评估的发展历程。它在 1965 年的问世,以其自评形式,是对当时依赖临床医生评估模式的一种创新和补充。然而,时至今日,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历史背景、广泛认知度和操作简便性上,而非其心理测量学的优越性。

在当前的评估工具箱中,SDS 可以被视为一个“遗产”工具——它很重要,但可能已被为满足现代诊断标准和更高心理测量学要求而设计的新工具在许多应用场景下所超越。其持续使用应是一种基于特定需求(如筛查的便捷性、历史数据对比)的深思熟虑的选择,并且使用者必须充分了解其固有的局限性,特别是心理测量学上的变异性、与现代诊断标准可能的差距以及缺乏更新等问题。对这些局限性的忽视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准确和临床决策的失误。此外,关于其版权状态似乎也存在一些模糊性 5,这在实际使用中也可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总之,Zung SDS 仍可在特定场景下发挥作用,但对其应用必须采取批判性和知情的态度,充分认识其局限性,并优先考虑使用经过充分验证的、适合目标人群的版本和解释标准。在许多情况下,更现代的评估工具可能提供更可靠、更有效的信息。

引用的著作

  1.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 AHRQ Academy,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integrationacademy.ahrq.gov/sites/default/files/2020-07/Zung_Self_Rating_Depression_Scale.pdf
  2. Screening Tests for Depression: Overview,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 Medscape Referenc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859039-overview
  3. 认识抑郁症(六)——了解抑郁自评量表(SDS)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chzc.edu.cn/xljk/info/1009/1613.htm
  4. 抑郁自评量表(SDS) - 心理测试 -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www.gqkj.com.cn/sites/html/xgc/2024_02/19_16/content-13873.html
  5.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 ePROVID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eprovide.mapi-trust.org/instruments/the-zung-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
  6.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and the Zung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Adul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10867947_Psychometric_Properties_of_the_Beck_Depression_Inventory_and_the_Zung_Self_Rating_Depression_Scale_in_Adults_With_Mental_Retardation
  7. Rating Scales for Depression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Eve-Carlson/post/What-is-your-preferred-structured-interview-for-depression/attachment/59d61eab79197b807797d14f/AS%3A279813005824012%401443724027353/download/Cusin+2009+chapter+reviewing+depression+rating+scales+%26+interviews.pdf
  8.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 Psychology Tool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sychology-tools.com/test/zung-depression-scale
  9.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 NP Psych Navigator,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nppsychnavigator.com/Clinical-Tools/Psychiatric-Scales/Zung-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
  10. 不同程度抑郁个体注意抑制能力特点研究
    Study of Attention Inhibition Characteristics in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Depression - 汉斯出版社,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image.hanspub.org/html/14-1130333_13793.htm
  11.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家属的抑郁情绪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中国全科医学,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chinagp.net/E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471
  12. Validation of an Arabic translat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PMC,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147989/
  13. (PDF)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Greek Translation of the Zun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6380535_Reliability_Validity_and_Psychometric_Properties_of_the_Greek_Translation_of_the_Zung_Depression_Rating_Scale
  14.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Greek ...,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4635/
  15.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Knowledge and References - Taylor & Franci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taylorandfrancis.com/knowledge/Medicine_and_healthcare/Psychiatry/Zung_Self-Rating_Depression_Scale/
  16.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How it works and more - Medical News Today,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zung-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
  17. Clarification of the cut-off score for Zung's self-rating depression ...,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558728/
  18. 空巢老人抑郁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sciscanpub.com/index/index/down_article/id/3057.html
  19. Usefulness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for schizophrenic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medical.med.tokushima-u.ac.jp/jmi/vol46/text/v46_n1-2_p075.html
  20.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ssessment Overview,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scireproject.com/wp-content/uploads/2022/04/Clinician-Summary-Zung-SDS-v.8.0-1.pdf
  21. 符合罗马Ⅲ标准FD患者心理测试及自主神经功能观察44例,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20/i16/1473.htm
  22. Full article: Validat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in older adult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2813432.2019.1639923
  23. A factor analytic comparison of three commonly used depression scales (HAMD, MADRS, BDI) in a large sample of depressed inpatient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386606/
  24.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and Hamilton ...,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psychiatry/articles/10.3389/fpsyt.2022.879896/full
  25.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Calculator - MDApp,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mdapp.co/zung-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calculator-294/
  26. 抑郁自评量表(SDS) - 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www.xlzx.zju.edu.cn/2011/0915/c56299a2235969/page.htm
  27. 自评抑郁量表(SDS)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理工大学,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clx.aust.edu.cn/info/1319/8167.htm
  28. 抑郁自评量表(SDS) -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nbufe.edu.cn/xl/show.htm?typeid=919&typeid2=919&id=57544
  29.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人格特征 - 汉斯出版社,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image.hanspub.org/Html/10-2240141_42681.htm
  30. 中文版心理脆弱性问卷初步修订及在社区居民中应用信效度分析* - 中国公共卫生,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zgggws.com/cn/article/pdf/preview/10.11847/zgggws1119908.pdf
  31.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 a comprehensive review,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scielo.br/j/rbp/a/84pk6g6z4FVyGtkncK4m6XR
  32. 心理学科服务平台: 学科特色资源 - LibGuide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bnu-cn.libguides.com/c.php?g=956200&p=6937124
  33. A comparison of the psychometric strengths of the public-domain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with the proprietary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 in Barbados - PubMed,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441369/
  34. 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of the Zung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bilingual Azerbaijani population | Request PDF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2712796_Translation_and_adaptation_of_the_Zung_Self-_Rating_Depression_Scale_for_application_in_the_bilingual_Azerbaijani_population
  35. 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of the Zung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bilingual Azerbaijani population | European Psychiatry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cambridge.org/core/journals/european-psychiatry/article/translation-and-adaptation-of-the-zung-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for-application-in-the-bilingual-azerbaijani-population/ADF15F3661881BF58B363FCDB3308F28
  36. Validation of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in an Indonesian population: a scale adaptation study | 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 Health,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fmch.bmj.com/content/11/2/e001775
  37. Validation of the Spanish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and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 A Comparative Validation Study | PLOS On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45413
  38. Translation, valid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30) for utilization amongst speakers of Malayalam,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208219/
  39. Validation of an Arabic translat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ResearchGat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7640190_Validation_of_an_Arabic_translation_of_the_Zung_Self-Rating_Depression_Scale
  40. 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in Women with a Sick Child - Journal of Pediatric Perspective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jpp.mums.ac.ir/article_15311.html
  41. Validity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 PubMed,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638392/
  42. 简明心境量表(BPOMS)的初步修订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机构知识库(PSYCH OpenIR),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ir.psych.ac.cn/handle/311026/2026
  43. 复杂哀伤问卷修订版的信效度,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endoflife.weill.cornell.edu/sites/default/files/pg-13_chinese.pdf
  44. Validation of an Arabic translation of the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annsaudimed.net/doi/abs/10.5144/0256-4947.2005.205
  45. 中文版抑郁量表信效度研究的系统综述,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html.rhhz.net/zhlxbx/20170121.htm
  46.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Into Igbo Language - Semantic Scholar,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dfs.semanticscholar.org/3f2f/835047ed70e061b690c8d2ebfebeb073ac4c.pdf
  47. Screening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reassessing the utility of the Zung scales - PMC,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5591521/
  48. Psychometric considerations of depression symptom rating scale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jneuropsychiatry.org/peer-review/psychometric-considerations-of-depression-symptom-rating-scales-neuropsychiatry.pdf
  49. Description of Scale - International Parkinson and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movementdisorders.org/MDS-Files1/PDFs/Task-Force-Papers/PDdepressionscales.doc
  50. 国内儿童及青少年抑郁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 - 中国全科医学,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chinagp.net/CN/article/downloadArticleFile.do?attachType=PDF&id=2606
  51. 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sadag.org/images/stories/zungselfrateddepressionscale.pdf
  52. Scales and Measures | Psychology Tools, 访问时间为 四月 21, 2025, https://www.psychologytools.com/download-scales-and-measures

由 Gemini DeepResearch AI 检索互联网资料生成,内容可能包含错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