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转折期,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个体的整体福祉和未来健康轨迹具有深远影响。性发展是向成年过渡的规范性组成部分,虽然浪漫和性关系可以为年轻人的生活带来积极贡献,但过早或缺乏知情的性行为启动则伴随着多种风险,包括性传播感染、意外怀孕、心理社会健康问题等。
近年来,中国社会和政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的逐渐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受到个体层面(如认知、情绪)和环境层面(如家庭、同伴、社会文化规范、教育)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因此,理解和评估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科学、系统的方法。本报告旨在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回顾和分析用于评估中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工具,重点探讨其心理测量学特性、应用现状以及从中获得的见解,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根据用户查询的界定,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是一个多维度构念,主要涵盖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和性满意度等方面(用户查询)。评估这些维度对于全面了解青少年的性发展状况、指导性教育的开展、预防和减少不良性行为及相关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用户查询)。准确把握这些核心要素,是进行有效评估和干预的基础。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健康评估面临一些挑战。性话题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敏感性,可能影响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真实性和坦诚度。此外,确保评估工具不仅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信度和效度),而且在文化上具有适切性,是开发和应用过程中的关键考量。同时,评估需要考虑到青少年群体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年龄阶段、性别、性取向以及城乡、地域差异等 1。
准确的性与生殖健康(SRH)知识,包括对避孕、性传播感染(STIs)、怀孕风险等方面的了解,是青少年做出明智决策、保护自身健康的基础。然而,研究显示中国青少年在这一领域的知识水平存在显著不足。一项针对11省市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及格率仅为53.28%。另一项针对青年群体的研究也报告了参与者在怀孕、避孕和性病方面的知识水平非常低。评估工具通常通过包含一系列事实性问题的问卷来测量性知识水平,这些问卷常作为大型SRH调查的一部分或用于评估性教育项目的效果。
性态度指的是个体对性及性行为的评价、感受和行为倾向,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成分的复杂构念 1。值得注意的是,性态度的“对象性”,即个体对不同性取向(如同性、异性)的态度,是理解现代青少年多元化性观念的重要方面,但在以往的测量中常被忽视 1。
欧贤才等人编制的《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AGSAS)在这方面提供了更细致的视角,其包含四个维度:
评估青少年的性行为对于了解其实际经历和风险至关重要。评估内容通常包括首次性行为年龄、性活动类型、安全套使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风险行为(如酒后性行为、随意性行为/“约炮”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部分青少年存在性经历,一项调查报告未成年组(<18岁)性经历比例为8.98%,高中生为10.85%,大学生为26.61%。这提示一部分青少年的性行为启动年龄较早,尽管国际数据显示早期性行为启动比例有轻微下降趋势,但中国的数据仍需关注。早期性行为启动与多种健康风险相关联。此外,研究还发现性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报告有性经历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最初的用户查询提到了“性满意度”维度,但在提供的具体量表研究资料中,直接测量“性满意度”的工具细节较少。然而,一些相关的构念在研究中有所体现,它们对于理解青少年的性自主和健康同样重要。例如:
这些构念共同指向了青少年在性方面的能动性(agency)和保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性知识、性态度、自我效能和性行为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例如,准确的性知识可能有助于形成更负责任的性态度,并促使个体采取保护性行为。积极的态度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可能增加个体坚持使用安全套或拒绝不情愿性行为的可能性。理解这些维度之间的复杂互动,对于设计有效的性健康促进策略至关重要。
在中国,对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评估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使用经过验证的标准化量表、改编国际量表以及开展特定目的的调查。以下是基于所提供资料的关键评估工具介绍:
该量表旨在评估青少年的性心理健康状况。侯婵娟等人在2012年对该量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研究文献引用了其心理测量学指标: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82,重测信度系数为0.86,分半信度系数为0.76。各分量表及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53至0.78之间。这些指标表明该量表具有可接受到良好的信度水平。侯婵娟等人的研究结论认为,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适用于中学生群体的测量。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可获取的研究资料(包括引用该研究的文献及其指向的原文链接2**)并未提供该量表的具体结构、维度划分或项目内容**。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缺口,限制了对该工具的深入理解和评价。使用者需要查阅原始研究或相关手册才能获得完整信息。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Adolescent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AGSAS)是由欧贤才及其同事开发的一个本土化工具 1。
除了上述专门针对性心理健康的量表外,研究中还使用了其他评估方法:
量表名称 (中/英) | 开发者/关键研究 | 目标人群 | 主要测量维度 | 计分方法 (已知) | 主要心理测量学发现 (基于资料) | 来源 |
---|---|---|---|---|---|---|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 (Adolescent Psychosexual Health Questionnaire) | 侯婵娟 等 (2012验证) | 中学生 | 性心理健康 (具体维度未详述) | 未详述 | 总量表 α=0.82, 重测信度=0.86, 分半信度=0.76; 分量表 α=0.53-0.78。信效度高。 | 2 |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 (AGSAS - Adolescent General Sexual Attitude Scale) | 欧贤才 等 | 青少年 (中学生、大学生;异性恋、同性恋) | 性态度 (肯定性, 消极性, 开放性, 亲同性) | 5点李克特 | 各分量表 α=0.58-0.80; 重测信度=0.62-0.71。结构效度、效标效度、公认群体效度良好。 | 1 |
用户查询提及的“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量表” | 不明确 | 青少年 | 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性满意度 | 不明确 | 不明确 | 用户查询 |
注:用户查询中提及的“青少年性心理健康量表”可能指代一个具体的量表(如侯婵娟验证的量表),也可能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本表基于提供的研究资料列出具体提及并有信息的工具。
评估工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中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评估领域,心理测量学的严谨性至关重要。
信度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研究中报告了多种信度指标:
效度指测量工具能够准确测量其意图测量构念的程度。研究中提供了多种效度证据:
中国的心理评估领域呈现出改编引进国际量表与自主开发本土量表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研究者们修订和验证了许多国际知名的量表,使其适用于中国人群,例如长处和困难问卷(SDQ)、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量表(UMHL-A)、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等。这种做法可以借鉴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条目库,但也必须经过严格的翻译、文化调适和心理测量学检验,以确保跨文化应用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中国的研究者也积极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测量工具,如程灶火等编制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MHS-CA)、胡月琴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以及本文重点讨论的《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AGSAS)。本土化量表的开发能够更好地贴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理论视角,填补现有国际工具无法覆盖的空白(例如AGSAS对性态度对象性的考量)。这种“引进改编”与“本土原创”相结合的路径,反映了中国心理测量领域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致力于构建符合国情的评估体系的努力。
在评估青少年性心理健康时,必须考虑量表在不同子群体(如不同性别、年龄、性取向、地域)中是否具有等值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这意味着量表需要对不同群体的个体具有相同的测量含义,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比较。AGSAS的研究中检验了其结构在不同性取向、性别和教育阶段群体中的稳定性,这是确保公平比较的重要步骤 1。未来的研究应更广泛地关注测量等值性问题。
通过应用上述及其他相关评估工具,研究者们获得了关于中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的宝贵数据。
综合多项研究结果,当前中国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图景:
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潜在的矛盾:一方面是青少年性态度和行为的日益开放,另一方面则是性知识的普遍匮乏和性教育的不足。这种“知行脱节”可能增加青少年面临性相关风险的可能性。
多项研究探讨了影响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因素:
研究证据表明,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产生积极效果。一项在中国东部某城市中学生中开展的准实验研究发现,接受互动式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的实验组学生,相比于接受常规教育的对照组,在性知识、性态度和性拒绝自我效能方面均表现出显著的改善,且效果在干预后1个月仍能维持。这为开展有效的学校性教育提供了实证支持。
研究焦点 | 使用工具 (若明确) | 样本特征 | 主要发现 | 来源 |
---|---|---|---|---|
SRH KAB 现状调查 | 自行设计问卷 | 11省市高中生、大学生 (n=1355) | SRH知识及格率低 (53.28%); 性观念开放 (仅26%反对婚前性行为); 性经历比例随年龄增长 (未成年9%, 高中生11%, 大学生27%); 男性性经历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学校相关教育缺乏。 | |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模式 | 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 (AGSAS) | 中学生、大学生;异性恋、同性恋 | 验证了四维度结构 (肯定性, 消极性, 开放性, 亲同性); 同性恋者在亲同性、肯定性得分更高,消极性得分更低; 男性在肯定性、开放性得分高于女性。 | 1 |
青年性知识与性自信 | 验证过的自填问卷 (含性知识/性自信条目) | 青年 (n=204) | 82%性活跃; 性知识水平低; 性自信不足; 女性和有性经历者性知识水平更高、性自信更强。 | |
性教育干预效果 | 性知识、态度、拒绝自我效能量表 (干预前后测) | 中学生 (n=469) | 互动式性教育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性知识、改善了性态度、增强了性拒绝自我效能。 | |
性态度与总体健康 |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修订版, 性态度量表中文版 | 大学生 | 性态度与SRHMS的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子量表呈负相关。 |
综合来看,利用各种评估工具进行的研究描绘出中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复杂图景。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青少年的性态度和行为表现出开放化的趋势;另一方面,性知识的匮乏和学校教育的不足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性别差异在态度和行为上均十分显著。这些发现共同指向了一个关键问题:当前的性教育和支持服务体系是否能够满足青少年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的实际需求?研究结果强烈提示,需要加强全面、科学、适龄的性教育,以弥合知行差距,赋能青少年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基于对中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评估工具和相关研究的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教育策略和实践工作提供以下启示:
从评估工具的开发到研究结果的揭示,再到干预措施的验证,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中国需要大力加强基于证据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和支持服务。评估是理解需求、指导干预和评价效果的基础环节。通过开发和应用高质量的评估工具,获取关于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准确信息,是制定有效政策和实践策略、最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一步。这与国家层面日益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
本报告系统梳理了与中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评估相关的研究资料,重点分析了评估工具的开发、应用及其揭示的青少年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中国在青少年性心理健康评估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开发并验证了如《青少年一般性态度量表》(AGSAS)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工具,同时也对一些国际量表进行了改编和应用。AGSAS在测量青少年(包括不同性取向)性态度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和应用价值。而《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虽经报道具有良好信效度,但其具体结构细节在当前可获取资料中尚不明确。
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复杂图景:性知识普遍不足与性态度、性行为的相对开放并存,性别差异显著,且学校性教育存在明显缺口。这些发现凸显了加强全面性教育的紧迫性。同时,研究也证实了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未来的研究应继续致力于开发和验证覆盖更全面维度(如性满意度、性同意)、适用于更广泛人群(如低龄青少年)、具有优良心理测量学特性和文化适切性的评估工具。纵向研究和对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深入探讨也至关重要。
总之,科学、有效的评估是理解和促进中国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的基础。通过持续完善评估方法,并利用评估结果指导教育、干预和政策制定,才能更好地满足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由 Gemini DeepResearch AI 检索互联网资料生成,内容可能包含错误,仅供参考